为什么新高考政策,看似理想,也有“不响”的地方,

  • A+
所属分类:出国留学
摘要

今天来谈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为什么新高考政策看起来很理想,但是也有不“响”的地方?我们经常会说我们好心办坏事,从以往的实践的一再证明,许多看起来理想的政策,未必能够带来期望的结果。新高考从浙江开始向全国普及的时候,这段时间,实际上有关新高考这一块的研究,很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观点。在这里我结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夏晓飞学者的观点,来谈一谈新高

今天来谈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

为什么新高考政策看起来很理想,

但是也有不“响”的地方?

我们经常会说我们好心办坏事,

从以往的实践的一再证明,

许多看起来理想的政策,

未必能够带来期望的结果。

新高考从浙江开始向全国普及的时候,

这段时间,实际上有关新高考这一块的研究,

很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非常有见地的观点。

在这里我结合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夏晓飞学者的观点,

来谈一谈新高考在实施过程中的不理想的地方。

为什么新高考政策,看似理想,也有“不响”的地方?

新高考实施,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

1、政策解读不充分

首先第一点我深有感触,

就是政策解读不充分。

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

对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解读深度其实是不够的,

我们行政部门虽然进行了一些人员的培训,

解读了高考方案,

但是新高考的政策包括填报等,

很多方面的信息在层层传递的过程中,

不断地打折扣。

很多不准确的信息也在不断地被传递出去,

真正的解读过程中,

也会出现误解政策的情况,

而且还有部分民间机构通过自己的渠道,

不断地发布一些理解有偏差的言论,

导致我们的新高考方案解读出现偏差,

这是夏晓飞学者他的一个观点。

我觉得非常到位,

从我个人的体会来看的话,

新高考由政策推出,到每一个家长,

知道的完整程度以及正确性实际上是值得研究的,

这是第一点。

2、选科评估指导不到位

第二点是新高考政策在执行过程中,

选科评估指导不到位。

我们的学生选科,

主要是为了我们未来的高等教育选专业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学生选科实际上是缺乏有效依据的。

很多的中学它是没有建立完善的选科评估机制,

主要是看你的分数能去什么学校,

还有能上什么本科,

主要是以这个为导向,干预我们的学生选科,

投机现象层出不穷。

所以夏晓飞学者,

对江苏省2021届的高中生选科做了一个了解,

里面的有些数据触目惊心。

比如说有5个地市级的化学选科率低于15%,

这是不可想象的。

原来的我们是文理分科,

理科人数是4,文科人数是1,

4:1的这样的比例。

大家想想,在4:1里面,

4当中都是要去学化学的,结果怎么样?

结果化学现在是5个地市的化学的选择率达到了1,

变成了1,不是原来的4了。

所以大家看一看,

这样的一个选科,

实际上就是一个投机取巧,

因为唯分数论,

我们要考一个高分,

我们就把化学放掉,

所以化学的人数在急剧的下降,

而地理选科的人数占了百分之82.12%,

这是江苏省2018级的这样的选择数据。

所以通过这样的一个选科数据就会发现,

这样的一个选科评估指导是不到位的,

这样不到位就会造成错误的选科,

错误的选科就会导致我们后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没办法保证,

这是第二点。

专栏
高考志愿填报热点问题200问
作者:志愿填报找勋哥
29.99币
2,072人已购
查看

3、各级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

第三点,新高考政策执行过程中,

各级相关的主体责任分工不明确。

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家庭、高中、高校,

社会各个行动的主体。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我们各个单位进行协调,

但是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

对高中选科情况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的。

高校是考虑什么?

考虑高招的录取率这样的一个量化指标,

专业选考科目,

实际上并不能从专业实际的需求出发的。

大家想一想,

我们教育部光是选科指引就已经是第三版了,

这个指引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为什么要不停地改版呢?

实际上也是暴露了我们的高校,

在对普通高中学生选科工作的时候,

并没有达到引导作用,

而是问题很多。

我们的高中学校,

为了保证我们的本科升学率,

做应试教育,

给我们的学生的选科的组合其实很少。

我们虽然说“3+1+2”选科组合有很多种,

但实际上真正给到学生手上的选科组合其实是非常少的,

那么到了学生这一块,

学生对新高考的方案,

其实是没有太多理解的。

对于今后的职业的选择与选择的相关性也不了解,

对新方案的招录模式也缺乏了解,

选科的过程也是一哄而上或者是随大流。

所以想象一下,

最近我看到很多人在呼吁,

我们的学校的老师要参与到我们学生的生涯规划上面去,

那么可不可以呢?

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因为老师毕竟不是专家,

一直都生活在高中这个圈子里面,

实际上他对大学的了解是很模糊的,

对未来的职业的发展也并不是很清晰,

术业有专攻,

老师的建议可能跟不上发展形势。

所以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怎么样去指导我们的孩子的选科?

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实际上对于中学老师来说,

也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

总体来看的话,

我觉得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夏晓飞学者,

三个观点实际上是切中时弊的。

新高考选科一定要自己去重视!

新高考政策看起来理想,

但是实际上也有很多很多不到位的地方,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政策执行过程中,

更需要我们的高中的家长主动的站出来,

你们一定要关爱自己的孩子,

一定要好好的努力学习志愿填报的知识,

一定要去多分析理解政策,

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不走弯路。

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去只是听别人说,

你一定要埋下头来,好好地学习志愿填报的知识,

学习新高考的政策。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家孩子是唯一的,

你在这个上面下了功夫,你后面是有回报的。

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宝压在别人的身上。

这是新生事物,这样的一个工作一定要自己多做,

自己要好好的努力花点时间。

今天这个话题或许有点严肃,

也有点沉重,但是我还是要去说。

因为我看到夏老师的见解,

觉得这非常好,不吐不快。

希望能够给我们的考生和家长提个醒,好吧!

勋哥教你填志愿,

手把手教会大家填志愿,

让志愿填报变得更容易,

谢谢大家!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weinxin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weinxin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