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我以自己惨痛的人生经历告诉你,专业很重要!专业很重要!专业很重要!
我是2007年参加的高考,高考之前因拉肚子住院,导致高考发挥失常,本来全国前十以下的学校都不考虑,考完立刻就开始找排名50以下的学校了。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都报了名牌大学,心中很是不甘,于是就按照老师传授的“选冷门专业报好大学”的策略,报了一个排名还不错的学校,选了一个十分十分冷门的专业。
这个策略果然奏效了,我被那个学校录取了,看着身边人艳羡的眼光,当时我那个虚荣心瞬间爆棚,感觉自己非常漂亮的打赢了人生第一仗,至今都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
然而到了大学很快就后悔了,这个冷门专业几乎都是清一色男生。每次上课,几个大老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不到十分钟就能睡倒一片,甚至还能听到此起彼伏的打鼾声。
唯一比较占优势的就是参加学校运动会,我们专业基本打遍天下无敌手,尤其是在足球、篮球这两个项目上,基本是佛挡杀佛、魔挡杀魔,唯一比较遗憾的再好的进球也听不到想要的欢呼声(大家懂的)。
每次看到自己班的同学跑到别的学院女生宿舍下,高喊“我是XX,我喜欢你”之类的话,都感觉无比感叹,狼多肉少的日子不好过啊。
不过好在大学时光还是比较轻松的,大家氛围也比较和谐,自己的专业比较枯燥,还可以选修别的专业啊,反正规定的学分修够久可以了。
等到毕业了才是痛苦的开始,因为这个该死的专业就业面太宽了,刚开始心高气傲,一听说对方让我先去新疆、内蒙外站待两年,就果断拒绝;户口不能解决,也坚决不去;工作要经常出差加班,还稍显犹豫。
然而,很快我就惊奇的发现,招我这个专业的公司都不来了,后来一打听,已经招够了,人家压根就不需要太多的人。
这让我急的,开始四处主动出击,就业标准一降再降,总算在毕业前找到一个公司肯要我,条件是不解决户口,要经常加班出差,必须到新疆、内蒙等外场站出差,关键我TMD还傻乐呵了好几天。
工作后日子就更惨了,为了跳出专业的限制,我四处报补习班,几乎空闲时间都用来了考一堆乱七八糟的证书了,前几年总算是跳了出来。
后来感觉没有相关的专业学习,还是不行,公司对你认可度太低,于是又忍痛辞去工作,考了一个热门专业的博士,现在还在上学中,可怜如我!
最后,我的观点是只要不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了质的变化,还是要以专业为主,不要为了上名校那点虚荣心,选一个自己不喜欢又冷门的专业(自己喜欢除外);如果学校出现了质的不同,可以稍微考虑一下学校的光环,但是专业也必须考虑。
高考到底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是个问题。
但是,如果可以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我可以告诉你,你真的可以不用在乎什么专业,因为只要你肯努力,你将来一定优秀。为什么呢?
第一,专业可以再选择,学校不可以再选择
总体上来讲,我觉得,选学校比选专业更重要。当然,这个说的是学校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如果是两个学校差距不大,可能选专业更重要。
比如说,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了。
但是,如果在北京大学和一所211高校,我想还是先选择学校更为重要。
因为,转专业是目前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现在高校一般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如果可以的话,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重新选择专业的。
即使不能转专业,最少还是可以选择辅修专业的。毕业的时候就是双学位了。辅修专业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第二,考研升学率更高
如果将来想考研,北大清华就更加方便了。根据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他们的每年考研的比例约为70%。其中出国比例约为30%。所以,将来是非常看好的。而且,北大清华他们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保研。即使专业不喜欢,考研也是很好的专项的机会。
所以说,如果能够进一流大学,还是先选学校,在选专业。如果是同层次大学,专业优于学校。
几个真实例子:
A:清华本科,专业服从分配、并不喜欢;本科成绩年级前5,研究生被推荐到自己喜欢的专业;清华研究生毕业后,申请到哈佛大学读研,之后回国工作。
B:清华本科,同时辅修2个第二学位(即本科毕业时拿了3个本科学历);选了其中一个第二学位推研,毕业后在政府部门工作。
C:本科保送清华,不喜欢本专业;本专业推研后,遇到一位很好的导师,推荐C到美国留学(仍然本专业);美国读研后喜欢上本专业,留美工作。
D:清华本科,不喜欢本专业;本专业推研;喜欢数学、金融,研究生毕业后到金融机构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工作几年后上北大MBA,现为资深金融工作者,已财务自由。
E:清华本科,本专业推研;喜欢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到IT设备公司工作(虽然专业不对口),现为该公司CTO。
清华、北大的平台很好,即便没读上最心仪的本科专业,学校仍然能给学生很好的资源、很好的学术培训,让学生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在未来深造/工作中追寻自己的梦想。
当然,学生要努力,天道酬勤,即便专业不喜欢,通过专业训练获取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行胜于言”的作风等等也会受益终身。
我当年高考时北大录取分数线略高于清华,我的分数够上清华不够上北大,即使上了清华估计也无法选到好专业,当时我没有选择清华,而是选择了以超出录取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报考另一所大学的比较好的专业,毕业深造后就业待遇还不错。
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我认为当你有考取清华北大的实力时,其实其他比较好的学校的专业基本可以随便挑了。如果你的实力足够强,清华北大专业随便挑,那你就报考清华北大;但如果你的实力只是刚好够得着清北分数线,还不如退而求其次,读清北之外排名靠前的大学的优势专业。
清华北大的名校光环远不及一个人对于专业的慎重选择,万一被清华北大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四年美好的青春年华就浪费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了,以后深造时再想跨专业考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外,最近大家也看到了,清华北大已基本沦为留美预备学校,近年来为祖国做出杰出科技贡献的人来自哈工大、西工大等等院校,所以也不必太在意清北的名校光环。
我堂弟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相关专业,报了某银行校招,别说总行,连北京分行的笔试机会都没给。
人大在北京除清华北大外,绝对是最好的学校,没有之一。但就连北京排名第三,全国排名也非常靠前的学校,连北京分行的笔试机会都没拿到,为何会如此,因为专业的确很重要,尤其是银行校招时对专业的筛选格外严格。
不管读多牛的学校,专业都至关重要,哪怕读的是北大清华,毕竟不管校招还是社会招聘,岗位要求的是相关专业,这是非常客观和直白的要求,而不是要求某某大学。
北大清华名气固然大,全国通杀,所有人听到这两所学校,都会肃然起敬,但找工作时在面对同等优秀的竞争者时,专业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我们部门招录了不少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但全部是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而绝非只要北大清华的任何专业都可以。
也认识一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因为专业的局限,在选择行业和公司时,有着诸多困惑和迷茫,甚至最终未找到满意的工作。
考上北大清华固然是好,但绝非随便一个专业就行,毕竟毕业后,就业还要看所学专业。名校光环已是过去,随着个人以后的发展,光环要么更加耀眼,要么只会让人羞于提及。
这么说吧,如果是本科,能上清华北大不管什么专业都可以去,然后研究生可以跨专业,哪怕是换个其他的985学校或者出国都可以。第一学历非常非常重要,至少在中国,第一学历可以受益终身,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我老公第一学历是保送到复旦的,20多年过去了,生意场上来往,大家有时候聊天,听到你是复旦毕业的也会多看一眼,前提是我老公这人确实能言善道,做事谨慎,而且说话也谦虚,四国语言无缝切换,再加上一个复旦光环,口碑是真的不错的。所以学生和名校是互相成就的,我一向是名校光环的拥护者,不是说上不了名校你就不行,而是你如果有名校光环加持,绝对对你的事业有很大帮助。
部门有两位985院校研究生毕业的姑娘,很认真地告诉我,专业比学校重要。当年因为对名校的执念和高考分数的限制,她们选择了心仪高校的冷门专业,毕业后,发现对口岗位有限,加上原本对专业也无太多热情,都转了行。学了7年的专业,工作后却再也没有接触的机会,着实可惜。但若你以为我是要劝你“专业比学校更重要”,那便错了。
纵观当今社会,毕业后,转行、跨界的人比比皆是,尤其是毕业5年后,干着和自己大学专业毫不相干工作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当年迫于分数压力,选了退而求其次专业,毕业后寻求更多可能性的人;但也有不少是进入社会开始从事本专业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行业,而转行的。
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互联网的发展,让生活发生了指数级的变革,过去需要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才会发生变化的事,在当今,可能只需要十年甚至五年就会变个样。四年前学的知识,毕业时可能已经落伍。
既然大学学的知识,毕业时就可能已经被淘汰,那我们在大学学什么呢?上大学的意义,于其说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场自我探索,在这个相对纯粹的环境里,尽量地去接触积极向上的新事物,开阔自己的眼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通过四年时间,探索到让自己愿付出热忱和努力的方向,夯实随时迎接变化和挑战的能力,而不是毕业后,依然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干嘛。
在更高的平台上,在拥有更多资源环境的中,和充满能量积极进取的人为伴,会激发出个体更多向上、向善、向优的潜质和力量,正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北大、清华,作为全国最高等的学府,拥有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资源和环境,聚齐了全国最顶尖的教授和学子,在这里获得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打开一个人眼界和探索更多可能性的理想环境。
如果有机会在那里求学,建议别放弃。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北大屠夫陆步轩,他在北京大学学的是古文字专业,毕业后回到陕西老家找工作,北大高材生,没有单位愿意要。最后迫不得已,陆步轩才出来卖猪肉。
试想,如果陆步轩不是学习古文字,而是学法律,或者经济类的,毕业后他还会选择卖猪肉吗?
有人会说,人家现在资产也上亿,已经是猪肉产业大佬,但是,他卖猪肉是相当于重新选择了猪肉专业,跟古文字专业没关系。
所以,我认为,即使你能考上清华北大,专业的选择依然很重要。如果选择了冷门专业,或者被调剂到你不喜欢的专业,你会读的不开心,毕业后也会面临脱离专业而就业的困境。
很多人会说,毕竟是北大清华啊,多响的名头!的确名头大,层次高,学校带给的资源也多,但是当我们毕业后,拿着文凭、学校给我们的眼界、格局去找工作的时候,你说我是北大的,人家不会直接录用你,肯定会问你:学的什么专业?适合的专业+学校层级,会让你闪闪发光,用人单位优先考虑用你。如果专业不合适,你的困境就会是仅仅闪闪发光、收获别人的羡慕而已。
更深一步讲,专业是我们所学的一个技能,我们要考这个技能来吃饭。但是,除了这个技能之外,本质上决定人生的,既不是学校,也不是专业,而是一个人内在的内核。是否进取、是否坚毅、是否有勇气,是否持久。
最后的结论:上大学优先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尽量选择这个专业里好的学校,然后,就业也选择喜欢的方向。这样,就更容易在热爱的领域里,发挥你进取、坚毅、勇敢、持续的内核,成为领域的精英了。
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是不是不要在乎学什么专业了?
这个问题的争论特别多,就是清北的教授们和学生们都有完全相反的意见。有的人认为专业很重要,有的人认为能力和平台很重要,专业并不重要。
为什么会有两种说法?原因是这两种说法都有大量的事例存在。
专业比学校重要
施一公
以清华为例,清华的生物系,现在叫生命科学学院。清华的生物专业在国内名声非常大,在学科评估中排全国第一。学院第一任院长是施一公院士,颜宁教授也曾是学院的教授,生命学院成立到现在,成果显著,是国内最著名的,也是最好的生命学院之一。
颜宁
那我们看看很多学生考入清华生物系之后如何呢?下面三张图分别是2019、2018、1016年(2017年在网上没找到)清华分院系的就业率,我们可以看到,清华生命学院每年都有几个人未就业。这是什么意思?有这么几个人,他们没有读研,也没有工作,毕业就失业了。
大家也许会说,没几个人,2019年一共才2个人未就业,问题是生命学院一共也才67人,而且年年有人未就业,就业率在全校年年都是最低。说明大家说的生化环材天坑专业,即便是清华也不能绕过去。
所以,大家读一些冷门专业一定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清华的名头就能高枕无忧了。
2019清华各学院就业率
2018清华各学院就业率
2016清华各学院就业率
专业不重要
不过,另一方面,专业不重要,能力和平台更重要的说法在清北也是非常盛行的,相关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清北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它们首先是各个专业实力都非常强,老师水平很高。学生平常上的公选课,像大学数学、物理、程序设计、电路、机械制图等等,要求都不低。
姚期智
大学里面有些课非常难学,但非常重要。如果把这些课学通了,就像练内力打通了任督二脉,一通百通,学其他的东西非常容易。
比如,清华的数理基础班,一开始学大量的数学和物理,重基础,到后来才学一些专业,但进入专业后,大家进展非常快,因为学起来没难度。另外,很多人转行也非常顺利,因为跟数学、物理相比,其他都没难度。像清华学物理、数学的,转行去计算机、金融等领域的非常多。
前不久,《财富》杂志评选了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清华校友有5位,其中一位,张赛,做的是智能机器人,而他并不是计算机或者自动化或者电子系毕业的,而是清华热能系毕业的。还有一位姚志锋,做3D打印的,也不是精仪系或者机械系毕业的,而是清华美院雕塑系毕业的。
张赛
在清华,学生跨界发展非常容易。如果学生有心,本来是学生物的,但自己想转计算机,完全可以旁听课程或者自学,学校有足够的资源,可以选课,也有足够多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学得很好。
而这些学习是能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在这里,清华的品牌非常管用,在其他学校,一位生物系的学生去IT企业应聘也许不会给面试机会,但在清华没问题,只要你真的懂,用人单位会毫无芥蒂地录用你。
在清华,除了能培养人能力外,更重要的是遇到一帮非常厉害的人。这些人天天凑一起,会有思维碰撞,会让自己的思想解放,打破自己的盲区,完成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这些精神上的解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比专业更为重要。
颜宁和李一诺
像颜宁和她的闺蜜李一诺,颜宁刚进清华的时候,并没有太多想法,而李一诺却是有规划的人,颜宁在她影响下,也迅速成为学霸,成为大神。
结论
所以,在清华,可以说专业不重要,也可以说专业非常重要。我想对于自觉,有自我规划的、有爆发力的人来说,确实专业不重要,但对于普通学生,没有太多想法的人来说,专业还是很重要的。对大部分人来说,专业更重要一些。
如果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真的不用在乎学什么专业吗?
笔者以一个在社会上已经打拼多年过来人的身份,明确告诉你,如果真的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任何专业都无所谓了,最主要的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是自带光环的,清北毕业的大学生,谁还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优秀人才就已经是你的专属名片了,只要你还是愿意一如既往地努力,就业、提薪、升职等事情,都会主动向你摇曳多姿地招手啊!
首先、清华与北大绝对是国内最为顶尖的高校了,其他任何大学都是无可比拟的,不仅在老百姓眼里是这样,而且在国家眼里也是同样如此。每年全国高考结束之后,各中学的考入清华、北大人数成为最重要、最敏感的话题,家长们也会把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作为评判一个学校优劣的重要标准;任何用人单位都会对清华、北大毕业生高看一眼,不管你学的什么专业,只要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就好;即便是清华、北大毕业生申请国外大学留学,就算欧美的世界名校都会高看一眼,事情会变得非常容易成功;一个不争的现实就是,我们全民都在敬仰清华与北大,就是老外也不能免俗。这是为什么呢?一言以蔽之,清华北大是我国全部近3000所大学里“浓缩的精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特别重视!
其次、清华与北大的所有学科,虽然不能说全部都是最好的,但是无一例外也不会是比较差的,随便拉出来一个专业,也都是许多大学拍马难及的。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双一流”;设有20个学院,59个系,81个本科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21个学科获得A+评价,A+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拥有19个ESI全球前1%学科。北京大学简称“北大”,由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双一流”;设有8个学部,涵盖了48个学科门类,开办125个本科专业;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5个,21个学科获得A+评价,A+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拥有21个ESI全球前1%学科!
再者、每年参加高考的学子数以千万记,但是真正能够裸考进入清华与北大的考生,用凤毛麟角来形容,都一点儿也不过分,那确实是“千里挑一”。以江苏为例,2019年清华大学对江苏学子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来看:理科421分,高出一本省控线345分76分;文科411分,高出一本省控线339分72分;江苏33.9万考生中,理科421分及以上共83人,文科411分及以上共20人,即便全部都上清华大学,也是3400人中才仅有1人而已,况且这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因为还有北京大学,几乎也是以同样的比率对江苏学子进行招生。就全国而言,据统计2019年,清华与北大共录取本科生7117人,其中清华录取约3717人,北大录取约3400人;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031万,这说明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只有0.067%!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关于“如果可以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府,真的不用在乎学什么专业吗”的问题,如果对极个别的“学神”来说,还有挑剔的余地,而对于全国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考到就是赚到,对于学科专业,还有什么挑肥拣瘦的,肯定就是“祖坟上冒青烟”、“走了狗屎运”,偷着乐去吧!
- 我的微信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